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海口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海口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智能药品生产线自动化运转,全生物降解材料出口海外,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加速布局……近年来,海口高新区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绿色材料三大产业为核心的“3+X”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海口高新区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海口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514.7亿元,同比增长4.1%。


生物医药产业向“新”加速转型


走进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儿童药智能制造基地,数字孪生系统正实时映射生产车间动态。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等产品在自动化流水线完成包装后,由机械臂装箱,再通过传送带和提升机系统运送至立体仓库,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传统中药车间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生产环节,而这里的关键岗位工人已减少约三分之二。”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车间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温湿度、设备运行状态的自动调控,工人主要承担系统巡检、数据分析等管理职能。目前,车间内每条生产线仅需数名技术人员即可保障运转,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大幅提升。


以葫芦娃药业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是海口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2024年,海口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215.7亿元,吸引金约应、补天药业等46个优质项目落户;园区通过搭建海大新药筛选平台、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基地等创新载体,加速“实验室—临床—产业化”链条贯通。


全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崛起


在海口高新区云龙产业园,海口裕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口裕同”)的智能生产线机械臂高速运转,完成纸质产品的热压和切边工序。公司以甘蔗渣为原料生产可降解餐盒,产品可在堆肥条件下180天内就能完全被分解,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环保是趋势,所以我们积极布局降解材料产业。”海口裕同负责人花杰说,禁塑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和自贸港建设的先导性项目,且国内外大企业对环保包装提出明确要求,降解材料市场不断扩大。


目前,海口裕同已投产的一期项目日产可降解餐饮具产品量50万件,除了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该公司正推进拥有数条全自动先进生产线的二期项目,预计年内实现投用后年总产值可达6.4亿元。


以云龙产业园为中心,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产业正在海口高新区集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海口高新区现已成功引入17家链上企业,具备年产能约8.8万吨。


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


今年2月,海南健味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味鲜公司”)岛之宝坚果工厂在海口高新区狮子岭园区投产,是海南首家全品类坚果生产厂家。该项目一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有5条全自动柔性生产线,年产量规划达1000吨,标志着海南在坚果精深加工领域实现新突破。


作为园区重点引进的试点企业,健味鲜公司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地进口优质坚果原料,在海南完成精深加工后销往国内外市场。何雨露表示,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在扩大加工规模的同时,企业正积极延伸产业链上游,布局夏威夷果种植项目。“我们已在海南布局种植试点,希望打造一条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体系。”何雨露表示,这有助于保障原料稳定供给,减少海外进口时效风险,同时带动本地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海南的热带气候非常适合夏威夷果的生长,品相可能还优于内地,我们想试一试,看看是否具备长期竞争力。”何雨露说。


面对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新机遇,海口高新区正加快完善“3+X”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持续拓展“X”类特色产业边界,培育更具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该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园区将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的合作通道,重点引进外资企业和国际化项目,推动形成更加开放、更加智能、更加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2025年,海口高新区围绕生物制造、基因与细胞治疗、数字经济、低碳材料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高能级产业平台,推动建设智能传感产业中心、新型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

相关链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9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    邮编:100036 联系电话:010-68209024 传真:010-68209025